作者:互联网
积分:0
近日网友自述其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 300 元的酒店房间, 老客户就要 380 元, 引起网友关注
记者梳理下方网友评论时发现, 网络公司大数据杀熟的行为不仅发生于在线旅游预订平台和打车软件, 还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通讯套餐电影订票网络购物中
有网友戏称, 应该都是佛系公司吧, 都不杀生的
大数据说: 我认得你, 所以涨价!
前有航班信息非法叫卖机票搭售, 后有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杀熟, 近来槽点满满的在线服务平台频频陷入消费者信任危机
近日, 一位网友称, 他经常通过某旅行服务网站订某个特定酒店的房间, 长年价格在 380 元到 400 元左右偶然一次, 通过前台他了解到, 淡季的价格在 300 元上下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 果然是 300 元; 但用自己的账号去查, 还是 380 元
我第一次听到, 非常震惊华美酒店顾问机构首席知识官高级经济师赵焕焱向表示, 这不是正常的收益管理, 而是通过欺骗得到更大收益
随后, 不少网友纷纷跟帖:
我和同学打车, 我们的路线和车型差不多, 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
选好机票后取消, 再选那个机票, 价格立马上涨, 甚至翻倍
我老公消费比我低, 开通不限流量服务的时候, 他只要开通 88 元的套餐, 我必须得开通 138 元的
同买一场电影, 我的 37 元, 同事 32 元, 就因为开了会员??
一时间, 像通讯购物娱乐住宿出行等日常消费迅速加入了被宰舆论旋涡一位不具名的网络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 对于大数据杀熟也有所耳闻但并不知具体如何操作
北京律协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友山向记者表示, 这些年诸如消费者在一些惯用渠道去订酒店机票时会发现比其他渠道预订更贵一些的案例时有发生并且数量呈上升趋势, 而现在更多了一种用大数据杀熟的方式, 是将目标集中在同一商品中的不同消费群体的价格差异化
杀熟, 赤裸裸的价格歧视
常言道: 人熟为宝, 但当熟人好办事遇上经济理性, 开始侵蚀熟人关系, 就会出现一些专门拿熟人下手谋取利益的行为
大数据杀熟暴露出大数据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非对称以及不透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向记者表示, 平台通过大数据杀熟现象只是获得了眼前的小利益, 最终对于平台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对此现象以及行为应该严厉打击禁止
经济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价格歧视, 大数据杀熟意味着同一产品以不同价格出售给不同消费者的情况, 获取所有的消费者剩余
历来多数互联网公司会将利用大数据描绘用户画像提供精准消费场景的服务作为企业发展的一种优势葛友山表示, 按照市场规则这是一种商业趋势, 但现在这个功能走偏了, 被用来成为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捷径, 从而对于整个行业是个损害当消费者不再选择这种方式去消费, 或者不再信任平台或者渠道, 原本应该双赢的局面就会被打破
曹磊也表示, 大数据是一把双刃剑, 用得好的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提升用户体验若通过大数据进行违背道德的操作, 是一个平台的悲哀
行业自律才能重拾消费者信任
互联网时代, 人人都是在裸奔, 大部分的数据都在互联网中存留, 数据掌控方只要有心, 通过大数据获得不正当的利益是存在可能的曹磊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通过基于老顾客对于平台的信任以及忠诚度从而对其进行异价处理是明显的价格欺骗, 其行为也是可耻的, 技术不是用来坑害用户而是用来服务用户的
必须及时曝光, 应该罚款, 行业要达成职业规范共识赵焕焱说
在法律角度来说, 葛友山表示, 这种行为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法律应该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但是这种情况对消费者来说比较难取证, 因为需要对某个时段或者某几次的消费去做对比, 这个证据拿出来需要在法律上得到支持还比较困难
在曹磊看来, 对于杀熟现象的规避还是要依靠企业的自觉以及政府的管控, 毕竟数据掌握在平台手中, 对于数据的处理方式外人不得而知, 只能通过政策法规加以规范, 对于违规者进行严厉打击起到杀鸡儆猴作用
那么业内应该如何规范定价? 曹磊进一步表示, 定价追求公平公正, 对于特殊的价格也要进行公开的声明